。全球90%的稀土离心萃取机专利为中国所掌握,只要中国不允准,美国即便能开采出
中国的这一策略精准地击中对方要害,犹如击中蛇之七寸,展现出极高的战略智慧。
需得提醒的是,我国的出口管制绝非全然的断供之举,而是要构建起了一套监控体系。
企业在线填报客户信息,海关系统自动筛查敏感流向,军用和民用需求被严格区分。
像民用企业特斯拉这种,他们的工厂能通过回收旧电机提取钕铁硼永磁体维持生产,但美国军工企业却被全面堵死,不允许从其他渠道获取稀土。
在这场中美稀土博弈中,一直试图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的印度,却成了第一个“输家”。
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5月底发出警报:稀土库存即将枯竭,整车生产线月初全面停摆。
据数据统计,2023到2024财年,印度一共进口了460吨稀土磁体,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中国。
但印度本土每年只能加工1万吨稀土,不足中国的5%,想要支撑其“印度制造”完全是天方夜谭。
中印正常贸易期间,印度多次把从中国进口的稀土转手卖给美国,一心想着赚差价。
看自以为靠倒卖稀土赚了一笔的印度,却忘了人家为什么宁愿让他中间商赚差价也要购买稀土。
当中国4月启动稀土出口管制后,印度这才反应过来,自己既没有成熟的回收体系,也缺乏替代供应链,只能眼睁睁看着生产线陷入瘫痪。
印度议会发布的《2024-2025年经济调查》早就警告:“电动汽车生产的进口度非常高,尤其是来自那些与印度存在长期巨额贸易逆差的国家。”
但莫迪政府一边在5G通信设备等领域推动“去中国化”,另一边却在稀土等基础材料上深度依赖中国。这种矛盾的政策取向,最终让印度付出了惨痛代价。
6月初,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紧急组建代表团赴华求援,但中方驻尼泊尔使馆刚揭露印度边防部队在边境“多次逮捕中国公民”,这场谈判还未开始就蒙上阴影。
更重要的是,印度缺乏稀土提纯和加工的核心技术。即便挖出矿石,也难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稀土产品。
印度还试图与美国、澳大利亚等国合作,共同开发稀土资源,但这些国家对印度的合作请求反应冷淡。
美国更倾向于同盟友协作,构建自身的稀土供应链,而非与印度分享技术。澳大利亚则担心,与印度的合作会引发中国的反感,影响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。
与印度的窘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欧盟企业通过申请出口许可获得了稀土供应,德国大众甚至拿到了专门为其发放的许可证。
日本则选择了另一条路,疯狂回收旧手机提炼稀土。东京街头的汽车展厅贴满“因供应链问题暂停接单”的告示,三菱重工的工程师天天守着海关查稀土通关记录。尽管日本的回收技术相对先进,但产量依然杯水车薪。日本每年从废旧电子产品中回收的稀土,仅能满足其需求的10%左右。
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,稀土资源并非仅仅关乎经济,实则更是一个战略层面的问题。
美国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等国纷纷加大稀土开采和提纯技术的研发投入,试图打破中国的垄断。然而,稀土产业链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。从开采、提纯到回收,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额的资金和技术投入。
中国历经四十余年才建起的稀土战略威慑力量,美西方国家妄图短期内翻盘,显然不切实际。
未来,中国仍需在芯片、人工智能、新能源等领域不断深耕。只有如此,才能在全球竞争立于不败之地。